資料庫介紹
運動現況調查
教育部體育署(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推展全民運動不遺餘力,過去透過「陽光健身計畫」、「運動人口倍增計畫」、「打造運動島計畫」及「運動i臺灣計畫」等全民運動計畫之帶動,政府、民間組織、各級學校、機關團體與個人,開始積極投入以普及國人運動參與為訴求的休閒運動,國人對休閒運動的認知、需求和參與亦逐年提升。為瞭解我國民眾「運動習慣」、「運動行為概況」、「沒有運動的原因」、「觀賞運動習慣」及「對居住縣市運動環境的滿意評比」等五大面向,以及作為教育部體育署評量各縣市推動全民運動相關活動效益之指標,特辦理此項全國縣市民意之「運動現況調查」。
「運動現況調查」以居住在全國22 縣市內,年滿13 歲以上的國民為調查對象,調查方式採用電腦輔助電話訪問(Computer 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 CATI),以縣市為群體採用「分層比例隨機抽樣法」,以鄉鎮市區為分層單位;此外,為使成功訪問的樣本分配與母體分配無顯著差異,針對各縣市成功訪問的樣本進行多變數反覆加權,以符合該縣市之母體人口結構。問卷內容包括:民眾運動習慣調查、民眾對運動活動滿意度調查、民眾對運動環境滿意度調查、基本資料。
體適能檢測資料庫
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可以定義為身體適應環境的能力,根據國民體育法第二十條規定:為增進國民體格及體適能,政府應鼓勵國民加強體適能活動,並實施體適能檢測。國人體適能的良窳不一,恐影響健康落差,並對家庭和社會之整體活力及和樂造成極為深遠之影響;「為瞭解國民體格及體適能,加強訓練,應定期實施國民體適能檢查」,1982年國民體育法公佈,此項法令提供國民體適能檢測的施行基礎且為瞭解國人體適能的現況。我國過去對學生體適能推動已長年在努力當中,從我國六三三四學制體適能檢測資料中可知。另外,自2000年起,教育部體育署(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每年於亦於全國各地之大專校院及醫療衛生院所等設立「國民體適能檢測」之檢測站,針對我國民眾實行體適能檢測,並針對其檢測結果適度提供改善建議與方法。
我國「國民體適能檢測」以居住在全國22 縣市內,年滿10歲以上的國民為實施對象,對通過運動安全問卷表篩選,同時測量心跳在100次/分以下以及血壓140/90 mmHg以下之個人,進行國民體適能檢測。體適能檢測資料庫又依測驗對象之年齡層不同而可分為學生體適能檢測資料庫、國民體適能檢測資料庫以及銀髮族體適能檢測資料庫三類,分述如下。
學生體適能檢測資料庫
針對我國10歲以上未滿23歲之在學學生進行檢測,測驗項目包含:身體組成(身體質量指數及腰臀圍比)、肌力及肌耐力(屈膝仰臥起坐)、柔軟度(坐姿體前彎)、瞬發力(立定跳遠)、心肺耐力(跑走)等。
國民體適能檢測資料庫
以我國22 縣市內23 至64 歲之國民實施健康體適能檢測,檢測項目包含:身體組成(身體質量指數及腰臀圍比)、肌力及肌耐力(屈膝仰臥起坐)、柔軟度(坐姿體前彎)、心肺耐力(三分鐘登階)等。
銀髮族體適能檢測資料庫
針對我國22 縣市內滿65 歲以上之銀髮長者實施功能性體適能檢測,檢測項目包含:身體組成(身體質量指數及腰臀圍比)、肌力及肌耐力(肱二頭肌手臂屈舉及椅子坐立)、柔軟度(抓背及椅子坐姿體前彎)、心肺耐力(原地站立抬膝)、平衡能力(椅子坐立繞物及開眼單足立)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