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走好處多,姿勢是關鍵!
一、走路、散步與健走的差異
▶走路:是人類天賦、最自然的移動方式。
▶散步:指隨意走動,「散」有排遣、抒發之意,「散步」具有放鬆心情、輕鬆的效果,每分鐘90步以內,不具運動強度的慢走。
▶健走:是外來名詞,常見英文有「fast walking」,「brisk walking」,「power walking」等,從英文字面翻譯,有快步走、強力走之意。透過增強走路的步頻、適當的步幅、速度及運動強度,刺激身體肌肉、骨骼及神經系統,每分鐘約90步至120步或以上,而達到健身目的。為了消耗更多熱量、達到健身目的,走路過程請增強步頻,提高運動強度。
二、健走好處
1.增進心肺耐力
2.預防心血管疾病
3.有效控制血壓、血糖、血脂
4.增強肌力、強健腿足
5.緩解神經肌肉緊張、促進心情愉悅
6.增加熱量消耗體重
三、健走正確姿勢
●肩部:肩膀放鬆(不要聳肩,想像肩膀處是一個滑順的轉軸)。
●手肘:手肘保持90度彎曲,但不要緊繃。手腕放鬆,虎口朝上,手掌虛握(虛握拳頭,拳眼朝上想像手中握了一隻蝴蝶,要小心呵護的樣子)。
●腿部:以大腿跟骨盆連接處作為轉軸中心(重心),將骨盆連帶軀幹位置微微往前移動(重心帶到前面)
●軀幹:脊椎中立,保持軀幹直立(想像有一條繩子從脊椎延伸往上把你吊起來)。收肋骨、骨盆轉正(想像肋骨下方處有個碗蓋,骨盆處有個碗,碗蓋與碗必須對齊)。
●腳掌:感受到腳掌上的重心轉移,當感受到「體重」移至前腳掌時,重心順勢往前開始移動。
四、健走錯誤姿勢
●勉強跨大步或膝蓋打直:重心移動,適度加大步幅並快速的將腳從地面拉起即可。過度的跨大步會造成膝蓋及髖部的不穩定,而膝蓋打直會造成膝蓋衝擊,皆會損傷膝蓋。
●重心移動時,勿彎腰駝背:重心的位置是在臀部的位置,臀部以上要保持直立、腰背打直(感覺有一條吊繩,從你的頭頂吊著你)。